杜仁友:古道热肠 勤勤恳恳
杜仁友:古道热肠 勤勤恳恳
人物简介:杜仁友,1963年2月出生,峨山镇凤形村铁塘组村民。
事迹简介:杜仁友是铁塘组的村民组长。在他任村民组长时期,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工作上从未懈怠、兢兢业业,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他还乐于助人,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他任村民组长时期帮了村干部不少的忙,也为村干部和村民解决了不少的事,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对他有很好的评价。
正文
乐于助人 古道热肠
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人世间好比是布满无数支蜡烛的大厅,这些蜡烛就好比一个个人,有的在燃烧着闪耀良知和博爱的光亮,照耀着大厅,有的却熄灭了这种光,熄灭的越多,大厅就越暗淡.相反,如果人人都闪耀着这种光亮,就能让这个大厅永远光辉灿烂.
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应该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公认的最可赞赏的品质.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拘束自我,在道德的天平上,他的砝码最重;在历史的明镜前,他的身影最长.助人为乐是美德,它荡涤了私心杂念的尘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辉永不磨灭.助人为乐的光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闪亮的.然而却有不少人,不愿让它的光辉渗入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些在急需帮助的人的身边悄悄走开而熟视无睹者,会不会自惭形秽?明明那感人的光辉就在面前,却依然在灰暗中藏身.为何不肯让自己也成为这灿烂光辉的拥有者?他就是这样一个散发着光辉的人——杜仁友。
他是左邻右舍的好兄弟。他对待左邻右舍像春天帮的温暖,时时刻刻把他们的事挂在心上。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帮忙解决。生活中,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忙解开。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家周边建设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次,邻居家购买小猪仔需要用钱,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要买猪仔的钱先给了邻居,他老婆抱怨:“你这样,自己家养的猪怎么办?”他说:“人家有困难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有能力就帮一下嘛。”
他还是村里的传递员。他用心当担传递员,帮助村干部发放宣传单。他带领村干部一起深入村民家中,使村干部了解每一家的情况和村民的一些实际困难。2017年我村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当时正值农忙季节,我们找到杜队说明情况,杜队二话没说就带着我们每家每户的进行走访。有人白天不在家,有人晚上不在家,杜队就这样带着我们忙活了好几个礼拜,耽误了杜队收割和播种,但杜队从没有抱怨过也没有说过推脱的话。在2020年期间,村干部在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前的“新农保”)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村民们觉得我们村干部年纪不大办事应该不是很牢靠。杜队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我们并带我们每家每户的进行宣传和保证,在杜队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城乡居保”的收缴工作。
孝老爱亲 无微不至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家庭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尊从的美德,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吐骂。孝老爱亲既是美德又是责任,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孝老爱亲”底蕴的国家,古代就有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结而成。特别是儿童蒙学读物《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而家户喻晓,使“孝老爱亲”的传统深入人心。
孔子在《礼记 ·礼运》中提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孝亲博爱思想。杜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母亲身体不是很好,生活起居都落在了杜队的身上。母亲生病他服侍在床前,照顾母亲的衣食起居。母亲病好啦,他又给母亲做些好吃的,他把母亲照顾的无微不至。他不只是把母亲照顾的好,他还义务到敬老院和老人们聊天,帮助老人们洗衣服晾被子。老人们有什么困难了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他常说:“父母给了我生命,父母给了我吃穿用把我养大成人,现在父母老了,干不动了。是时候我们这些做儿女来照顾他们了。他们在我们还不懂事的时候就迁就我们,现在他们老了是时候然我们来迁就他们了。”这是一个朴实的汉子发自内心的声音。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国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孝之一字穿插了整个历史,也演绎许许多多可歌可涕、发人深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