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五个开发区转型升级五大发展的主战场 !
-
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分布于各个开发区,机器人和新兴显示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和通用航空被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016年,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70亿元,增长20%,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8%。
五大服务业中,每个开发区根据自身定位,各有侧重。经开区、高新区、鸠江开发区等城市融合型的开发区,以产业为保障,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等,大桥开发区、三山开发区等产业新城型开发区,则以产业为先导,重点发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开发区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保障。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无论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还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都为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5年,我市还专门成立了开发区转型升级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其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芜湖市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以及《芜湖市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根据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我市将实施“15511”工程,“十三五”期间围绕15个开发区,培育支持50个领军企业,到2020年,开发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超10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100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值6000亿元以上,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8%以上。
届时,各类开发区将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