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后 鳕鱼体型剩四分之一
气候变迁,海底生物也遭殃。以德国为首的科学家日前研究发现,由于石化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水中被吸收后,形成碳酸而让海水酸硷值降低,使得所有海洋生物的生长受到威胁,其中幼小的生物更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包括大西洋鳕在内等生物体型,都出现严重的缩水。
生物学上物种的鳕鱼,意指大西洋鳕、太平洋鳕、格陵兰鳕三类,原产于从北欧至加拿大及美国东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有别于台湾市售和快餐店用来冒充鳕鱼的“黄线狭鳕”和“圆鳕”。“真鳕鱼”主要出产国是加拿大、冰岛、挪威及俄罗斯,已被列入濒危鱼种,捞捕量被严格限制。
但据《Daily Kos》报导,在波罗的海与巴伦支海的大西洋鳕在本世纪之前,体型预计只会剩下目前的4分之1,原因就是海洋酸化加速的影响,使得诸如紫壳菜蛤、海星、海胆与海蝶的早期发育,严重受到妨碍。
据《BBC》报导,刚出炉的“海洋酸化的生物学影响” 计划一共蒐集250位科学家长达8年的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气候变迁、污染、沿岸开发与过度捕捞及农业肥料将造成海洋酸化更加严重,而且从工业革命开始后,全球海洋表面海水酸硷值已从8.2降至8.1,代表酸性增加26%。
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雷博赛尔教授表示,“酸化影响所有海洋生物,只是程度不同,例如暖水珊瑚会比冷水珊瑚更敏感,蛤蜊比甲壳纲动物更易受到影响。”在海水中长成钙化保护壳的生物,会因为酸性海水而长不出正常的壳。他也指出,就算微有机体等短生长期的海洋生物能够应付酸化,不会直接受到影响,但也会因为栖息地与食物链改变而成为间接受害者。
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专家图莉表示,“这次研究了发现海洋暖化与其他压力因素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