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其中,天康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开展钛酸锂电池长寿命研究。嘉远电动车与清华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天长缸盖与天津大学、北京机床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的合作活动中,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实验手段、信息资源等,联合进行新型发动机气道、水道和油道系统研究及中压增冷缸盖的开发。
近年来,全市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汽车行业拥有1个国家级、10个省级、2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着名商标,6个安徽省名牌产品,拥有专利184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汽车制造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重点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购进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高精度设备等先进装备,装备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如猎豹汽车焊接、喷涂、装配线,全柴缸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柴油机在线检测线、新型铸造和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天长缸盖柔性加工生产线等都在业内树立了标杆。
“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还将进一步助推滁州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技创新方面,滁州市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大企业建中心、小企业搞联合”的原则,支持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或技术联盟,提高核心竞争力;搭建产学研对接交流平台,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
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政企联手,通过技术入股、股权激励、提供生活便利等形式多渠道招揽高层次人才。建立中间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实施大专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计划,设立“新能源汽车制造专业”,实行“订单式”教学,实现汽车产业中间层次人才的本地化。
在品牌创建方面,把品牌创建提升到企业经营的战略层面,组织本地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开展认证、参加展会、发展电子商务等,与国内外大型整车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搞好配套服务。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争创知名品牌。
热实保障 完善配套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根据《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建成产业化水平高、技术先进、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服务体系,建立与新能源汽车消费配套的充电系统,完善政策支持,制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加强人才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等6项保障措施。
以项目支撑,滁州市做好招大引强,按照“建链、补链、强链”要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特别是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电池公告目录内的企业,推动具有产业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项目加速落户滁州,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三大类整车产品和六大关键零部件品牌。做好项目推进,精准帮扶重点项目,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做好育大培强,制定“一企一策”,推进本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强化要素保障,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项目引进、技术研发、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骨干企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等。工业用地指标也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倾斜。市经开区设立6亿元汽车产业基金,苏滁现代产业园设立10亿元“调转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为构筑集聚发展平台,滁州市规划建设了以苏滁现代产业园为主体,滁州经开区、天长经开区、中国玉成(凤阳)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共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技术人才、科技平台向园区集聚;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定远汽车试验场,为新能源汽车测试和研发提供便利。
热实基础配套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滁州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示范、攻坚行动,已建成充电站6个,充电桩35个,“十三五”期间将建设公共场所各类充电桩不少于1600个。此外,滁州市将尽快出台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发展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原则,积极利用城市公共停车场、小区停车位、加油站、加气站等现有场地和设施,合理布局,加快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