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手机内的感测器数据可能洩漏你的帐密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及其他穿戴装置搭配感测器,如GPS、相机、加速度计、陀螺仪的应用愈来愈普遍。英国新堡大学 研究人员公布 一种新的窃密手法,透过读取并分析时下流行的运动感测器资料,来破解网路银行或其他app的帐号密码。
研究人员指出,拜成本降低之赐,现在愈来愈多手机、平板外接感测器,然而行动应用的安全设计却未能跟上。例如大部份手机app和网站不需用户同意,就可以存取这些感测器的资料,因此只要在手机及网页app植入恶意程式,就能轻鬆窃取感测器的资料,再用来破解各种私密资料,例如打电话的时间、实际活动、甚至用户触控动作、密码及PIN码。
谈到物联网装置的安全性,一般人会担心GPS、麦克风或相机,却忽略了较不起眼的感测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距离或旋转感测器等。事实上,这些感测器的资料可被用以推测使用者的行动,例如通电话的时间长短,或是通勤方式。
以打字而言,不论使用者是一只手拿手机,另一只手输入,或是两只手捧着手机以拇指输入,利用穿戴感测器搜集的装置倾斜角度配合使用者平常的触控特征,就可能破解出用户输入的密码。
研究人员因此撰写了一个名为PINlogger.js的JavaScript档案来搜集感测器的动作,并以机器学习技术破解Android装置用户app的4位数PIN码。在50个样本PIN码中,74%第一次就猜对,第3次猜测准确率为94%,第5次猜测准确率就达到100%。
新堡大学研究人员释出的示范影片:
他们的测试还发现,一些浏览器之中,若用户某个页籤跑的是植有PINlogger.js的网页,另一个页籤同时开启网路银行网页,PINlogger.js这时就可以搜集到用户帐密。而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关闭了这些恶意网页,这只程式还是可在手机屏幕被锁住情况下得逞。问题征结在于业界虽然希望安全,却不愿牺牲便利性。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Mozilla/Firefox及苹果Safari“已经修复部分问题”,但还未能完全解决。现在Firefox已经限制JavaScript只能存取动作及方向感测器上层文件及同源的iframe,Safari则在web view隐藏时不允许存取动作及方向感测器。
研究人员呼吁,在找到确实解法之前,使用者要养成良好习惯,包括经常变更网站密码、关闭不常用的背景运作app,检查并留意手机app存取的权限,不要从来路不明的线上市集下载app等。
